|
|
|
據稱電鑄始于1838年。當時,蘇聯的Jacoli在石膏母型上涂敷石臘,通過石墨使其表面具有導電性,然后表面鍍銅,鍍后脫模,以此制成銅的復制品。日本昭和初年,京都市工業研究所和大板造幣司等單位就已積極開展了在石膏母型上鑄銅,在絕緣體上電鍍等方面的研究,并制作了許多精美的金屬工藝品。但是,以石膏或臘等作為母型模進行電鑄時,不僅制造技藝要求高、操作麻煩,而且母型易破損,難以制出精致的復制品,所以電鑄的應用范圍十分有限。
后來,由于塑料母型材料的問世以及電鍍水平的提高,電鑄技術也得到很大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制造那些采用其它方法不能制造的或加工有困難的急需產品。特別是最近幾年,由于電鑄用于制造宇航或原子能的某些零件,它已作為一種尖端加工技術而為人們所矚目。此外通過電鍍使金屬與金屬相結合的所謂“電結合技術”也進行了研究。這種電結合的金屬不會因熱而改變金屬材質的機械性能和物理性